欢迎访问 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赛事服务平台!今天是:
首页 - 信息详情
信息详情

孙陶然:一次成功的创业至少需要10年,经历4个阶段

发布时间:2020-08-12 | 浏览次数:1278 次

 01
人生最大的悲哀是有眼不识泰山


人的成功源于两点:发现机会和把握机会。发现机会,让我们有可能去做想做的事;把握机会,让我们把想做的事情做成,成功路上两者缺一不可。



发现机会和把握机会是对我们成功至关重要的两件事,一方面取决于自己,一方面取决于贵人相助。所谓贵人,就是那些能够让我们的人生上台阶、上境界的人,至少是能帮助我们解决重大问题的人。



人生最大的悲哀就是有眼不识泰山,遇到了泰山却不知对方是泰山,相遇而不相识,相识而不相处,相处而不相知,与贵人擦肩而过失之交臂是最大的悲哀。



俗话说:一起扛过枪,一起下过乡,一起同过窗,一起分过赃是“四大铁”,但并非所有有过这些共同经历的人都是“铁哥们儿”。同学之中亦分远近,战友之间多有亲疏,因为彼此之间交情不同、缘份不同,而决定交情深浅缘份深浅的,虽在于彼此的感觉,更在于单方的主动,没有单方的主动,何谈双方的共鸣,可见“有眼识泰山”是缘份的开始……



每一次长时间的户外我都会结交几个好友,其实一组人一起出去,最终走得近的一定是彼此“臭味相投”的,当然是否刻意相互结纳也很重要,我常常奇怪,明明队伍中有某人的“贵人”在,可为什么某人却浑然不觉呢?而且把心思都用在“莫名其妙”的人身上……后来明白了,一方面是他们“有眼不识泰山”,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本来也不想刻意提升自己人生的质量,所以他们的一生注定会“随波逐流”……



那么,如何才能避免有眼不识泰山呢?核心还在于我们自己有没有识人之明,我们能不能判断我们遇到的人是谁?他们对我们的未来可能会有哪些影响?对于那些注定会与我们的未来相交的“强者”,即便不求“沾光”也要避免让他们对我们的未来施加“负面影响”。







02

一次成功的创业至少需要十年



绝大多数的创业者都是第一次创业,当然也有连续创业者,但是非常少,如今95%以上的创业者都是第一次创业。



对于第一次创业的人,最重要的就是要对创业的生命周期有一个宏观的认知。



就好比去爬山,如果这座山你以前爬过,你登顶过,你再次去爬的时候就比较容易,因为你知道这个山大概多高、大概爬完需要多长时间,大概要分成几个阶段来爬……对于创业而言也是一样,如果曾经创业过的人,再次创业的时候他有一个非常大的优势,就是他知道创业大概是怎么回事。



但是对于绝大多数第一次创业的人来讲,因为对创业没有整体概念,经常会走很多弯路,很多创业者在创业之初会把创业想得过于简单,认为创业有什么难?我是一个技术专家,我想到了一个好的想法,甚至把软件都写出来了,那我是不是再找几个人成立一个公司就可以创业了?很多风险投资人也愿意把创业想的简单化,他们认为创业就应该是我今年投给你,明年你再融一轮、后年我们就去敲钟……



因为对创业生命周期的不理解,很多创业者在经历了三年、四年的创业还没有见到曙光就会觉得非常沮丧,觉得为什么我已经三年了、四年了,还在这里苦苦挣扎呢?



其实如果对企业的生命周期有了解的话,这些问题都不存在。



所以,我今天想跟你分享的核心观点:创业是一个十年期的长跑,它需要经历四个阶段,每个阶段你可以加速但不可能跨越,每个阶段大概都需要三年,一个成功的创业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



无论是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企业,还是那些我们不知道的企业,从创立到成功都花了10年以上的时间。BAT中的每一个家从创立到最后IPO,都超过了10年。最近几年我们市场上的创业明星是小米公司,但是你知道么,今年是小米公司的第六年……相信我,任何一个成功的创业,都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



如果以此为参照系,你就会认为自己的公司做了三年五年还在路上挣扎其实是很正常的。那么,什么是成功的企业呢?我认为成功的企业有三个标准:



1.行业领先,一个成功的企业首先得在自己的细分领域中数一数二。



2.可持续成长,一个成功的企业必须是可持续成长的,而且成长速度要比较快。



3.受人尊重,一个成功的企业必须价值观正确才能被用户、同行以及社会所尊重。



符合这三个标准的企业我将之定义为成功的企业,而这样的一个企业至少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来成就。







03

企业发展的四个阶段



我把企业的生命周期定义为四个阶段:起步期、发展期、扩张期和成熟期。



第一个阶段,起步期: 企业在这个阶段的核心工作是找方向,大概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很多创业者会说我开始创业的时候就知道方向,是的,我相信每一个创业者起步时都知道大方向,但是成功需要的是精确的方向。实践中,绝大多数时间创业者不是不知道大方向,而是在那个精确的方向点周围打转转,最终通过不断试错才能找到那个精准的方向。



拉卡拉起步时定位的方向是便民金融服务,但最终我们找到的方向是还信用卡。找方向是什么概念呢?就是我们都知道方向在东北,但是到底在东经多少度多少分,北纬多少度多少分,这个精确的点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找。



找到了这个点你的企业就渡过了第一个发展阶段,如果没有找到这个点,投入再多的人、投入再多的钱,你都无法向前进。而找到方向后有两个指标可以帮你验证:



1.你有没有做出一款有人愿意花钱来买的产品;



2.你有没有找到一种方法可以把这个产品源源不断地卖出去。



如果做到了这两点,就可以认为你的企业已经找到了方向,渡过了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在我印象中,即便是成功创业者的第二次创业,在这个阶段上花费的时间也没有短于两年的。



这个阶段,核心是节流,是成本和费用的控制。一分钱要掰成两半花,能用一个人绝不用两个人,能租10平米的房子绝不租15平米的房子,最少限度的消耗才能支撑最长的存活时间来找方向。



我见到非常多的创业者在这个阶段里面没有把任务聚焦到找方向上,并且没有最大限度节流,结果,企业资金消耗殆尽死在找方向的路上。



第二个阶段,发展期:企业在起步期找到了精准的方向之后,开始进入发展期,这个时候企业要去获取一个显著的市场份额,并把收入和利润实现了。一般企业掘得第一桶金,也需要等三年左右时间。 



你的产品和服务能不能成为市场占有率的前几名?公司能不能规模盈利?利润是衡量企业的硬指标,如果没有规模利润,就不能称之为一个成功的公司。



这个阶段,核心要点是专注,集中全部人力、物力与财力于本阶段的任务上,所有以规划、布局等等名目的不专注都会降低企业渡过此阶段的可能性。



第三个阶段,扩张期:这个阶段一般也需要三年左右的时间,企业做成功一个产品不等于可以再做好一个产品,更不等于可以同时运营两个产品。



很多创业者在这个阶段会大意失荆州,认为既然已经做成了一个产品,再做成一个产品是顺理成章的事,其实不然,因为对于绝大多数的人和绝大多数的组织来讲,都只会串行不会并行,都只擅长做完一件事再做另一件事,无法同时并行两件事。



如果做一件事难度是A,并行做两件事的难度绝对不是A×2,而是A×3、A×4,我们看到很多「一代拳王」式的企业,在一个产品上成功了然后失败在多元化上……



这个阶段,核心是管理,设计出科学的公司管理机制,让每一个板块都有领军人物并且以创业心态投入工作。



第四个阶段,成熟期:企业要想建立自己的生态系统,一般也需要三年以上的时间。企业渡过第三个发展阶段(多元化阶段)后,如何保持企业的高速可持续成长?简单地通过产品和产业已经不足够,必须学会对接资本市场,同时借助企业的品牌影响力、资本实力以及已经获得的核心资源来展开生态系统建设。



我们是正规军,但是我们同样需要县大队、区小队以及盟军形成广泛的统一战线来「打群架」。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自建、内部创业、风险投资、合资联营以及并购等多种方式打造这个广泛的统一战线,其优先顺序为:并购、合资联营、风险投资、内部创业、自建。



这个阶段,核心是布局和买保险。对于所有生态系统范畴之内的业务,都需要通过上述五种方式予以涉足,以免错失未来发展的潜力,这是布局。



对于所有生态系统范畴之内甚至是沾边儿的不沾边儿的业务,只要有可能对我们的未来造成「威胁」的,都尽可能涉足,这是「买保险」。以防止「被颠覆」,即便有朝一日真「被颠覆」,也确保是被我们参股的企业所「颠覆」。



很多这个阶段的企业,因为不舍得花钱,因为过于自信,在布局和买保险上犯错误,诺基亚、摩托罗拉、黑莓都是反面案例,Facebook买WhatsApp是正面案例。



当然,对于很多创业者来讲,布局和买保险这些事情距离我们有点儿远,因为对于大多数的创业者,企业都处于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



不管你的创业处于哪一个阶段,对于任何一个创业者而言,你心里必须要先有一个宏观的概念:创业成功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需要跨越起步期、发展期、扩展期和成熟期四个阶段,每个阶段有自己的使命和任务,也有渡过的核心窍门。不管你能力有多强,你的资源有多少、资金有多少,这四个阶段你只可能加速,但绝对跨越不了。



这些年,我看到过了太多的创业失败,事后我总结了大多数的创业者经常会犯的两个思维上的误区:



误区一,企图速成。本来是一个十年期的长跑,你把它想成了短跑,所以上来之后你就使出了洪荒之力,把所有的劲儿都用上了冲刺,这样你走不远的。



误区二,企图跨越阶段发展。在企业还处于第一阶段时就想着第二阶段甚至第四阶段的事儿。几乎我见到的每一个创业者都喜欢跟我讲布局,我说你布什么局,那是第四阶段的事情,你现在连第一阶段都没有找到渡过的办法谈什么后面的事儿呢?



创业最重要的是,一步一步走,认认真真地把当前的阶段做好,成功只是时间早晚的事儿。如果不能达成本阶段的目标,就无法走入下一个发展阶段,更无法成功。



学校管理中心| 学校学院管理中心| 学生申报中心| 专家评审中心| 平台管理中心

Copyright © 2024 (core)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青创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鲁ICP备1905663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