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赛事服务平台!今天是:
首页 - 信息详情
信息详情

青年回乡争当“新农人”

发布时间:2020-08-25 | 浏览次数:940 次

图片

在赛罕区,许多青年选择回到家乡创业,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建设。

95后小伙张健大学毕业回到家乡黄合少镇添密梁村,管理起自家的农业公司,把自己和养鸡、饲料、鸡蛋、有机肥等“农”气十足的传统产业“捆绑”在一起。

上大学时,张健就开始考虑改革升级自家的公司,这对他而言,相当于一次创业。

回乡后,他首先引进智能高温发酵设备和现代化消毒设备,通过先进技术改变了传统养殖场“臭气冲天”的情景。之后,张健将工厂划分为生活区和生产区,一系列改革后,厂区环境焕然一新,在生活区丝毫闻不到养殖场的味道。

图片

改善工厂环境后,张健开始完善产业链,通过引进设备处理鸡粪,生产有机肥。“不同于化粪池,我们的设备会充分将粪便发酵,发酵后形成有机肥,有机肥再还田进入玉米地。循环农业链形成了,也更加环保。”张健介绍,每天大约12吨鸡粪可产出4吨有机肥。

从饲料加工到蛋种鸡选育;从青年鸡培育到蛋鸡生产,再到鸡粪无害化处理,张健将环保绿色理念注入生产的每个环节中。

图片

为了进一步完善产业链,他开始琢磨起鸡蛋深加工的发展路子,“现在尝试做‘麻酱鸡蛋’,准备在时机成熟时推向市场”,张健说。

不止张健,在赛罕区农村,年轻人的身影越来越多,他们活跃在田间地头,让新想法在祖辈们耕耘过的土地上生长出新能量。

见到庞建华时,他正拿着铁锹在田埂上转来转去,目光全在眼前的水稻和水里的螃蟹上。庞建华是赛罕区林镇潮岱村的“新农人”。

一年前,外出打工的庞建华回到村里,在潮岱村两委动员下,尝试“稻田蟹”种养殖。

图片

潮岱村驻村第一书记刘家乐介绍,2019年潮岱村通过多次考察,结合村里实际情况,动员在外务工想创业的年轻人回乡,实施稻田、蟹种养殖项目,开创了新型产业模式,拓宽了农户思维方式。

村委会联系相关养殖专家实时指导,为农户在养殖方面提供经验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并在销售和宣传方面提供帮助,示范性稻田和蟹种养殖项目取得不错成绩。

图片

“项目很有吸引力。我去年承包20多亩土地,虽然螃蟹产量低,但是口碑很好,回头客特别多。”良好的市场反馈,让初次创业的庞建华受到鼓舞,今年他将水稻田扩种到80亩。

庞建华说,稻田养蟹是利用水稻与螃蟹间的生态关系,减少水稻农药喷洒和螃蟹饲料喂食,水稻和螃蟹两种产品能够实现农民经济收益与生态环境改善双赢。

图片

成功来的并不容易,投身“稻田蟹”种养殖以来,庞建华几乎没睡过一个整觉。早期没有经验,对这种新的种养殖方法完全陌生,庞建华一边观察一遍学习。“太阳一落,我就绕着田埂转,拿起螃蟹观察,常常看到凌晨2点。”

虽然这一年,白发爬上头顶,皮肤晒得黝黑,已经没有了30出头年轻人的样子,但庞建华面对困难迎难而上的劲头,还是年少该有的样子。

创业实苦,可是庞建华足够相信。“水稻今年肯定没问题。”他蹲在田埂边数着麦穗说。(新华社、赛罕区融媒体中心)


学校管理中心| 学校学院管理中心| 学生申报中心| 专家评审中心| 平台管理中心

Copyright © 2024 (core)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青创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鲁ICP备1905663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