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更多跨境电商行业人才 西部首届跨境电商创新创业大赛正式开启
4月21日,西部首届跨境电商创新创业大赛启动仪式在蓉举办,不仅为营造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更意在利用良好的发展形势,培养培育更多的跨境电商专业人才。据了解,此次大赛将于5月14日正式开赛,截至发稿,已吸引包括西华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四川旅游学院等在内38所高校的300余个团队报名参加,每个团队由3名学生组成。
人才供给需求反映出跨境电商行业的蓬勃发展。刚刚过去的一季度,成都货物外贸进出口总值1742.4亿元,同比(下同)增长25.7%,其中出口963.1亿元,增长40.3%;进口779.3亿元,增长11.3%。引人注目的是,成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为103.28 亿元,同比增长100 %,几近是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幅度的4倍。凭借其线上交易、非接触式交货和交易链条短等优势成为帮助外贸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重要渠道,跨境电商释放出巨大潜力,作为内陆城市,成都靠着深入消费者身边的跨境电商,在跨境电商行业强势“出圈”。
“专业人才短缺掣肘跨境行业整体发展”
要将成都人才基础的潜在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自2015年起,政府工作报告已连续6年提出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我们在成都招聘的全部都是985和211毕业生,基础素质非常高,我们带来的薪酬标准非常有竞争力,他们极强的学习能力大大缩短了我们的成长时间”。一家于去年获得3亿元A轮融资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目前,他们在成都已经有400多人的团队,2021年更是计划招至1000人。
毫无疑问,人才是推动跨境电商发展的关键要素。
在整个行业高歌猛进的同时,专业人才的短缺却在掣肘跨境行业的整体发展。而在需求之下,跨境行业内开始频繁上演“互相挖角”的人才抢夺战,对于行业“新生力量”的培养也在同步展开,尽管全国高校纷纷推出跨境相关专业,“供不应求”的局面在短时间内也确实难以逆转。
本次大赛在eBay平台的支持下,设有15万元的奖金,用于优秀参赛团队的奖励。“行业人才数量决定行业广度,人才质量决定行业深度,我们希望联合政府、高校各方资源和力量,为跨境电商行业培养和输出大量专业人才,共同打造综合的跨境电商生态系统。”eBay大中华区商务总监何国波这样说道。
“‘大学生红利’就是招引和培育企业的‘梧桐树’、“芙蓉花”,我们要做的就是将成都的潜在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把战略定位转变为现实地位,进而推动跨境电商行业高质量发展。”对此,成都市跨境电子商务协会秘书长姚正毅也分享了自己的想法,如培育范围要“广”,即数量上要多,覆盖学校层次、专业类别要广;地理位置上要覆盖中西部重点城市,形成人数规模效应;培育的具体对象则不仅是对学生,还涉及师资力量、研究人员、高校乃至政府部门的管理人员。“除此之外,培育动作要‘实’,正如这次跨境电商大赛,不管是参赛规模,还是赛事内容形式的设计,都能让学生、教师能深入理解并参与行业发展;培育动作要‘深’,一方面看就业,一方面看效益;还要在理念、探索、超越上,培育定位要‘新’。”
正如西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授费凌所言,跨境电商,是属于国家认定的社会经济发展重点领域的急需建设专业;跨境电商人才,更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行业急需人才。“期望通过本次大赛,让更多的学生了解跨境电商,参与跨境电商,全面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更好地融入产业、服务社会。同时,学校也将借主办此次大赛的契机,继续和各企业、高校保持紧密沟通、合作,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产教融合深度发展。”
“发展对培育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
成都跨境电商已连续5年实现交易额倍速增长
需要强调一下的是,西部内陆城市成都获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时,首轮跨境进口政策红利期已经结束,跨境电商出口产业已形成鲜明的东部沿海产业走廊,但获批晚并不意味始终落后和跟随。
从研究蓄势到勇立潮头,短短几年就破解内陆城市跨境电商产业发展困局、后来居上,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的一番陈述令人瞩目,“自2016年1月正式获批成为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以来,成都坚持以生态链思维大力优化营商环境,以产业链思维招引培育市场主体,以价值链思维多层面开展对外经贸合作,已经连续5年实现交易额倍速增长,形成3000余家市场主体在蓉集聚。”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成都经营或其集团年销售收入超过1亿美元的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已经超过20家。人才成为了关键,西南财经大学党委委员、互联网金融与支付研究所所长帅青红则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近几年,跨境电商行业发展迅速,人才需求量大,市场需求发生变化,伴随着高校人才供给也应发生变化,而目前全国有546所高校开设电子商务专业,80余所高校开设跨境电子商务专业。
跨境电子商务规模增长之后,势必需要向内陆城市布局,以降低综合运营成本。与此同时,西部传统产业亟需平台、营销、技术、物流等跨境电商服务资源盘活带动,由此成都跨境电子商务大发展出现了关键的契机和机遇。在上述负责人看来,“我们既要肯定当前取得的发展成果,也要正视行业高歌猛进中的短板和更高的需求,既要抬头看路,也不能忘记埋头拉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