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赛事服务平台!今天是:
首页 - 赛事中心 - 赛事详情
  • 第十七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 由共青团山东省委、山东省科协、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科技厅、 山东省社科院、山东省学联主办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中一 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竞赛活动,也是“挑战杯”全 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级选拔赛,每两年举办一届。
    主办单位:山东团省委、山东省科协、 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科技厅、山东省社科院、山东省学联
    承办单位:山东大学
    比赛时间:2021-04-09 至 2021-04-16
赛事介绍

各市团委、科协、教育局、科技局、学联,各高等学校: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引导广大高校学生努力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积极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踊跃投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促进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施“创业齐鲁计划”贡献青春力量,按照《关于组织开展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通知》(中青明电〔2021〕2 号)要求,团省委和省科协、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社科院、省学联共同组织开展第十七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以下简称“竞赛”)。本次竞赛由山东大学承办,将于 2021 年 4 月中旬完成作品报送。目前,竞赛各项筹备工作全面开展,为切实组织好本届竞赛,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大赛名称

第十七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二、组织机构

竞赛设立组织委员会(以下简称“组委会”),由主办单位、承办单位的有关负责人组成,负责大赛各项工作的组织开展。组委会下设秘书处(设在团省委学校部),负责大赛的日常事务。

竞赛设立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评委会”),由主办单位聘请的相关学科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组成,负责参赛项目的评审工作。

竞赛设立作品资格评判委员会,由组委会、评委会代表组成, 接受参赛学校和学生、评委、社会各界人士对参赛作品资格的质疑投诉。

各高校可根据实际,成立相应机构,负责校级竞赛的组织开 展、项目评审等相关工作。

三、比赛内容及项目申报

(一)申报类别

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申报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限本专科生)、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作品参赛,项目申报条件及评审规则等详见《“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以下简称《章程》, 见附件 1)。根据《章程》规定,在评审和表彰过程中适当考虑在校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不含在职研究生)几个学历层次参赛学生的差异,保证竞赛的参与性。

(二)竞赛分类

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分别进行竞赛评选。

(三)竞赛流程

全省竞赛由校级初赛、省级复赛和省级决赛三个阶段。

1. 各高校根据校级竞赛结果,严格按照《章程》对拟推报省级竞赛作品进行资格及形式审查,无误后推报省赛复赛。高校报送参加省赛复赛的项目数额不得超过项目数额分配表(见附件2)中规定的数额。

2.组委会秘书处在对各高校推荐作品进行资格及形式审查 的基础上,将资格及形式审查合格作品提交评委会进行网络初审,根据网络初审成绩,确定入围终审决赛名单。

3.主办单位在山东大学组织终审决赛,评委会将通过相应评审环节,在入围终审决赛的作品中评出特等奖、一等奖,并推荐优秀作品参加全国复赛。

(四)申报方式

所有参赛项目均需进行网络申报,各高校可使用山东省“挑战杯”专题网站“山东青创”平台(http://www.sdqingchuang.com/) 开展网上校赛,校赛中的优秀作品可推送至省赛复赛,无需跨网再次申报。具体详见“山东青创”平台操作手册(附件 3—6)。

四、工作要求

1.健全机构,加强领导。各市团委、科协、教育局、科技局、 学联要支持本地高校开展“挑战杯”竞赛活动,科技局、科协可组织本地相关企事业单位参加“挑战杯”终审决赛期间的作品转让洽谈活动。各参赛高校要组成由本校主管领导牵头,团委、教务、科研等部门和学生会、研究生会共同参加的组织协调机构, 做好竞赛组织的有关工作。

2.深入发动,精心组织。各地、各高校要突出竞赛的学术性、 科技性和普遍性,进一步巩固和完善院、校、省三级赛制。特别是校级竞赛阶段,要通过设立专门机构、完善保障政策、运用媒体手段等方式,发布竞赛消息,接受学生咨询,进行广泛动员, 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竞赛中来。要坚决杜绝以学校科研项目冒充学生作品的现象,如有发现将严肃处理。要坚持选拔与培养并重 的原则,对于未进入省级竞赛的作品要进行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的指导,帮助参赛学生提高科研能力。有条件的高校可对重点项目在经费和指导力量上给予支持。

3. 坚持宗旨,完善机制。各地、各高校要坚持育人宗旨,把 人才培养作为“挑战杯”竞赛的首要目标,不断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创新型人才激励机制;各高校团委要建立直属的专门组 织或社团,负责学生科技活动的组织工作,制定长期规划,保证活动的经常性开展。有条件的地区和高校可设立学生学术科技活动基金,制定学生参与学术科技活动奖励办法,更好地扶持、激 励学生参与课外学术科技活动;设立指导教师人才库,将指导教师的工作计入教学工作量;尝试建立参赛作品转化服务机制,争取本地各类科技园区、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园区等支持,为参赛 和获奖项目的转化提供服务,推动学生科技成果与市场、资本等方面实现更加紧密、有效结合。

4. 建机立制,激发活力。要建立和完善学校教师指导学生科技创新的工作激励和考评机制,通过制度建设把指导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内化为每一个教师的内生动力,充分调动指导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条件的高校要设立学生科技活动基金,制定学生参与学术科技活动奖励办法,更好地扶持、激励学生参与课外学术科技活动;要充分激发二级学院(系部)的主体作用,鼓励和支持二级学院(系部)的院长(系主任)、学科带头人亲自指导学生科技创新团队,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项目质量。

 

团省委学校部

联 系 人:王云龙

联系电话:0531—82073939 传 真:0531—82073825

电子邮箱:shandongxuelian@126.com 地 址:济南市市中区英雄山路 4 号

 

山东大学团委

联 系 人:贾彦楠

联系电话:0531—88366654 传 真:0531—88369957

电子邮箱:yannanjia@sdu.edu.cn 地 址:济南市山大南路 27 号

关于组织开展第十七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通知.pdf


学校管理中心| 学校学院管理中心| 学生申报中心| 专家评审中心| 平台管理中心

Copyright © 2025 (core)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青创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鲁ICP备19056632号-1